2017f1俄罗斯站正赛回放(f1俄罗斯站今天开赛时间)
本文目录
f1俄罗斯站今天开赛时间
北京时间5月1日, 2016年F1俄罗斯大奖赛排位在索契冬奥赛道落幕。罗斯伯格杆位发车领跑全程,收获了个人本赛季的连续第四个分站冠军。汉密尔顿从第10位发车追至亚军、法拉利的莱科宁第三。 昨天进行的排位赛中,罗斯伯格以1:35.417夺得杆位。第二和第三分别是法拉利的维泰尔和威廉姆斯博塔斯。但由于维泰尔跟换变速箱,被罚退后五位,正赛将从第七位起步。头两排起步的车手将是罗斯伯格、博塔斯、莱科宁和马萨。威廉姆斯本站的表现非常强势,夺得赛季的首个领奖台有望。 罗斯伯格的队友汉密尔顿则霉运缠身,再次遭遇了与中国站相同的MGU-H故障,晋级Q3但未能做出成绩。英国人将从第十位起步,前面将是彪悍的小红牛车手维斯塔潘。发车时两人谁能占据上风非常令人期待。 今天索契赛道天气状况良好,气温16度,赛道表面42度。比赛将进行53圈。除了霍肯伯格和古铁雷兹使用软胎,其他车手清一色使用的是超软胎。 俄罗斯站起跑,罗斯伯格起跑完美,一马当先开始领跑。博塔斯的发车略迟缓,没多久就被莱科宁超越了。第7起步的维泰尔在二号和三号弯连续被追尾,失控冲出了赛道,直接退赛。回放镜头显示肇事者又是科维亚特,俄罗斯人的驾驶实在太莽撞了。同时出局的还有互相发生碰撞的霍肯伯格和哈亚托。混乱的发车引发了安全车,一些受损的赛车伺机进站换鼻子换胎。
各位资深车迷 请教2017新赛季F1规则
017赛季F1有哪些新规则,请看下文的介绍前翼宽度从原来的1,650mm增加到1,800mm,并且带有后掠角度。因为四轮直接**在外,方程式赛车行驶中约40%阻力来自轮胎,如何妥善处理轮胎阻力是F1设计师的必修课。F1赛车的前翼不但可以产生下压力,还可以疏理前胎区域的气流,适当降低轮胎的空气阻力。前轮宽度从245mm增加到305mm,轮胎的阻力会大幅增加,不过前翼宽度重回1,800mm(2009赛季前翼宽度也是1,800mm),这就给予设计师更多空间来降低轮胎阻力,更重要的一点,更宽大的前翼能带来更大的空气下压力。尾翼高度从950mm降低到800mm,但宽度从750mm增加到950mm,并且向后延伸200mm,尾翼端板带有向后倾斜的角度。车尾扩散器的尺寸也有所增加,整个扩散器的宽度从原来的1,000mm增加到1,050mm,高度则从125mm增加到175mm,而且扩散器更大幅度地向车身中部延伸,其起点位于后轮中心线之前的175mm处。如图中箭头5所指就是扩散器起点,新规则下扩散器的面积几乎翻倍,带来的下压力提升必然是明显的。前轮与侧箱区域近乎不设防,车队拥有更大自由度,开发各种挡风板,提升空气动力学效应,进一步榨取更大下压力。轮胎宽度增加,带来更强的机械抓地力,前轮宽度从245mm增加到305mm,后胎宽度从325mm增加到405mmm。规则允许的最小车重增大20kg达到722kg(包括车手),不过车队可以通过增加载油量来达到最小车重,因为新规允许的最大载油量增加到105kg。很多车队都习惯将摄像头安装在鼻锥Stalk内,2017赛季将被禁止在Stalk内安装镜头。以往的F1雨赛中,赛车会跟着安全车后面跑,直至赛道环境适合比赛,然后再采用滚动发车(Rolling Start)。2017赛季规则有所改变,赛车跟随安全车跑,赛道环境好转后,安全车返回维修站,而赛车则按照顺序停在起步线上,以静止起步(Standing Start)形式开始比赛,增加赛事的刺激程度。除了前、后翼尺寸的增大,轮胎的加宽,新规则还涉及到动力单元。2017赛季F1有20个分站,但每个车手只能使用4套动力单元,比上赛季还要少1套,每套动力单元要对应更长的里程数,引擎部件的压力更大。对于引擎供应商来说,必须进一步提升动力单元的稳定性。不但如此,针对1.6T混合动力单元结构复杂(包括内燃机、涡轮、MGU-H、MGU-K、电池等)带来的超高昂造价,新规则勒令每套动力单元的造价降低一百万欧元,而且未来的2018赛季还会进一步降低动力单元的造价,避免F1进入无止境的烧钱竞赛。除了限制动力单元的使用量,新规则还对动力单元的某些部件作出重量限制,单一活塞、连杆重量不能小于300g,曲轴不能小于5,300g,ERS(能量回收系统)中的MGU-K不能小于7kg,而MGU-H不能小于4kg。另外还在技术层面上作出限制,压缩比不能高于18.0。过往的F1比赛中,车队可以任意勾兑不同牌子、不同种类的燃油,使引擎在排位赛和正赛状态下的工况截然不同,另外勾兑燃油的目的是应付各种类型的赛道。2017赛季车队再不能无限制地勾兑燃油,规则只允许使用5种燃油,这对各车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F1的制动不是单纯的刹车,当中还涉及到温度控制和空气动力学效应等复杂问题,而2017新规则让F1赛车的刹车面临更大考验。2017赛季F1赛车的前、后翼更大,轮胎宽度也更宽,空气下压力和机械抓地力都明显提升,轮胎能够更牢固地粘着赛道,这就意味着车手的刹车动作可以更粗暴,可以更晚刹车。简而言之,2017赛车可以在更短时间、更短距离内刹停。这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刹车碟在更短时间内温度升得更高,必须通过技术层面来解决刹车碟的散热问题。规则允许刹车碟的最大厚度从原来的28mm增加到32mm,刹车碟的厚度增加,不是为了尺寸增长,更重要的目的是增加通风孔数量,使刹车碟的冷却效果更好。以2016年Brembo的F1赛车刹车碟为例,每个刹车碟一共有1,200个通风孔,2017年通风孔数量增加至1,500个。规则允许刹车碟的最大厚度从原来的28mm增加到32mm,刹车碟的厚度增加,不是为了尺寸增长,更重要的目的是增加通风孔数量,使刹车碟的冷却效果更好。以2016年Brembo的F1赛车刹车碟为例,每个刹车碟一共有1,200个通风孔,2017年通风孔数量增加至1,500个。2017巴塞罗那冬季测试,外媒拍到这个画面,鼓风机送风冷却时,轴承位置出现一道白烟(白色箭头),因此外媒将其称为Blown Axle,这是2017新规则衍生出来的一个利用空力效应为刹车散热的装置。根据外媒的猜测,红牛、法拉利、威廉姆斯、小红牛和Haas等车队都已经使用Blown Axle。Brembo团队的Mauro Piccoli表示,全新的空气下压力和机械抓地力之下,预计刹车力矩会增大25%,这可能导致2017赛季会出现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例如英国银石和巴西Interlagos这两条赛道,2017赛车下压力更大,在连续弯中赛车几乎不用刹车,理论上刹车点减少了,ERS(能量回收系统)收集到的能量就越少,然而刹车力矩增大25%的缘故,2017赛季ERS单圈收集到的能量很可能会大于2016赛季。
我对F1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恳请大家提供一些F1的常识
2006年F1的规则再度进行了修改,最主要的地方是排位赛和轮胎规则。 一:排位赛 排位赛制度是变化最大的规则。2005年中实行的是单圈排位制,车手在周六依次在赛道上跑一个单圈,根据用时决定正赛的发车位置。而在2006年中,单圈排位制将被新的三阶段淘汰制所替代,而且在整个排位时段中可以有多部赛车出现在赛道上,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两个15分钟的阶段和最后一个20分钟的阶段,每个阶段中间相隔5分钟的间隔时间。 第一阶段:从14点到14点15分,所有赛车都可以在赛道上比赛,车手可以自行选择在这一阶段的任意时间出场,所跑圈数也没有限制。在此阶段结束的时候,最慢的五部赛车(只计算此阶段结束前所完成的单圈)将不能参加排位阶段中剩下的比赛,它们将排在发车区的最后五位。剩余15部赛车的计时将被清除。 第二阶段:在经过了5分钟的休息后,从14点20到14点35,15部剩余的赛车将可以在赛道上比赛,车手同样可以在这一阶段的任意时间出场,所跑圈数也没有限制。在此阶段结束时,最慢的五部赛车(只计算此阶段结束前所完成的单圈)将不能继续参加排位阶段中剩下的比赛,它们只能排在发车区的第十一到第十五的位置。剩余10部赛车的计时将被清除。 第三阶段:经过另外一个5分钟的休息,从14点40到15点,10部剩下的赛车将可以在赛道上比赛。计时清零,最后这20分钟的比赛将由剩下的10部赛车进行淘汰赛,以决定杆位和前10位的发车位置。同样,这些赛车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跑足够的圈数。 注意:在前两个15分钟的阶段,赛车可以使用任意燃油负载,而且在这两阶段中被淘汰的车手可以在正式比赛开始前重新加油。不过,前10名的车手必须带着他们计划在正赛中使用的油量进行最后20分钟的比赛。他们在离开维修站之前要接受称重,在这20分钟内所消耗的燃油可以在此阶段比赛结束后进行补充。 在排位赛过程中,如果一名车手被认为在赛道上做出了不必要的停车,或妨碍了其他车手,那他的计时将被取消。 以上程序是根据有20部赛车参赛的情况下制定。如果比赛中出现了22部赛车,那在第一、第二阶段中所淘汰的赛车将为6部,如果有24部赛车参赛,那第一、二两个阶段中将分别淘汰6部赛车,剩下的12部赛车一齐参加第三阶段的比赛。 在排位赛过程中,如果赛会仲裁认为某个车手故意在赛道上停车或者以任何方式妨碍其他车手,那他的计时将被取消。 新的排位赛规则是否一定比旧的单圈排位制好还有待比赛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规则下的排位赛更加精彩了。各个阶段的排位赛中会有多部赛车同时出现在赛道上,就会出现更多的超车场面,这无疑是车迷们最喜闻乐见的。当然车队的策略也更加重要了。 二:引擎 在2006年,引擎的尺寸从先前的3升V10减少至2.4升V8,目的是降低成本并增加安全性。在相同的引擎转速下,这一变化会使得峰值功率比2005年的V10引擎降低大约200bhp,这样可能会使得大多数赛道上的单圈计时增加5秒钟左右。如果一些车队不能研发有竞争力的V8引擎,那国际汽联也许会允许他们使用2005规格的V10引擎。汽联将对所有V10引擎进行转速限制,以保证其性能相当于V8引擎。根据目前的情况,唯一将在今年赛季使用限制性V10引擎的很可能是红牛之队,FIA已经批准这支车队可以使用限制版本的V10引擎来参赛。 引擎规格: 1、只能使用4冲程往复式活塞引擎。 2、根据规定,引擎的排量不能超过2400cc。 3、禁止使用增压。 4、所有引擎都必须有8个缸体,并以90o夹角成V字形排列,每个缸体的标准部分必须是圆形的。 5、引擎的每个缸体必须有两个进气和两个排气阀。 6、备用引擎:仅适用于2006和2007年,国际汽联保留让任意车队使用符合2005年引擎规格规定的引擎之权力,但其最大曲轴旋转速度不能超过汽联所设置的极限,这种引擎只能让那些无能力研发有竞争力的2.4升V8引擎的车队使用。 减小引擎排量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安全性,但由于马力降低而导致赛车速度减慢也是让车迷感到失望的一点。2005年由于使用一套轮胎的规定,使得比赛的单圈速度比2004年有所降低,而06年降低了引擎功率,有可能单圈速度更低,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各车队在赛季进行的时候会在规则允许下进行改进,以提高赛车的速度。 三:轮胎: 2005年,F1比赛中取消了换胎规则,每个车手在一个大奖赛的排位赛和正式比赛中只能使用一套轮胎。而在2006赛季中,正赛中的换胎制度将重新回到一级方程式中。这一做法背后的原因是考虑倒引擎尺寸已经减小,允许换胎不会让赛车获得太多的性能增益。相比2005年,车手可以使用的轮胎也稍有增加:7套干胎、4套雨胎和3套暴雨胎。车手必须在排位赛之前最后决定要使用的干胎。 锦标赛中的轮胎供应和比赛中轮胎的限制。 1、轮胎数量 a) 在每站比赛中,每个车手所使用的轮胎都不能超过7套干胎、4套雨胎和3套暴雨胎。每套轮胎包括两支前轮胎和两支后轮胎,所有这些轮胎都应当是同一规格的。 B)如果在某站比赛中发生更换车手的情况,那新车手必须使用分配给原来车手的轮胎。如果新车手是第三车手,那他在第一天练习赛中所使用的轮胎将不计算在其所使用的总轮胎套数之内。 2、轮胎管理: a) 将在某个分站赛中使用的所有轮胎侧壁都必须标上一个特殊的标识符。 b) 除了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由赛会仲裁会议确定是否是不可抗力情况),所有将要在分站赛中使用的轮胎都必须在首次检录之后交给国际汽联技术代表进行分配。 c) 在某个分站赛中任何时候,国际汽联的技术代表可以根据其判断,从车队制定供应商所提供的相关备用胎中选择车队或车手所使用的备用干胎。 d) 如果参赛者想要用未曾使用的相同轮胎替换某个未曾使用过的轮胎,那这两种轮胎都必须呈交国际汽联技术代表。 e) 如果使用没有相应标识符的轮胎,那将导致相关车手的排位成绩被取消或者被禁止参加该次比赛。 f) 使用电阻加热元件的毯子是唯一允许的轮胎加热设备。 3、轮胎的使用: a) 在排位赛开始之后,车手所使用的干胎规格不能超过一种。 b) 在排位赛开始之前,只有在比赛监督宣布赛道是潮湿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雨胎和暴雨胎,此后暴雨胎、雨胎和干胎都可以在余下的比赛中使用。 d)比赛所使用的是带凹槽的轮胎。如果轮胎性能受到高磨损率或者使用凹槽已经被磨损得不可见的轮胎的影响,那国际汽联保留在任何时候测量剩余凹槽深度的权力。 重新允许换胎的规则曾引起一些车队的反对,特别是那些对法拉利比较反感的车队,甚至有人称,这条规则就是为了让法拉利重整旗鼓而修改的。但无论如何,多数的车队和车迷认为,不准换胎不仅给比赛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也使车队战术变得过于简单起来,以往的换胎策略曾经让比赛充满了更多的悬念和精彩,而去年的比赛中,赛车进站时显得更冷清了一些,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只是做检查性的工作。 四:周末安排 大奖赛周末的安排产生了小小的变化,现在星期六的上午将进行一个1小时的练习赛,而不是两个45分钟的练习赛。练习赛时间为11点到12点之间,排位赛开始时间比以前推后了1个小时,从14点开始。 五:车队与车手 车队方面,今年超级亚久里的加入也打破了原本10支参赛车队的格局。原有的乔丹车队被俄罗斯富商收购更名为米德兰;米纳尔迪退出了F1,红牛借机买下,成功的组建了自己的第二支车队;本田从“垂帘听政”真正的走向了前台,把原有的英美车队变成了本田车队;还有宝马不甘心再充当绿叶,结束了和威廉姆斯的合作,买下了原来的索伯车队。2006赛季的F1车队真正完成了一次大手术。 车手方面,只有雷诺、迈凯轮、丰田和红牛还保持着去年的参赛阵容。其他车队有人员变动,巴里切罗“叛逃法拉利”;海德菲尔德被宝马“挖角”;佐藤在最后时刻再“上岗”...。 自从1950年开展这项运动以来,国际汽车联合会曾对规则进行过无数次的修改。为了确保安全,一级方程式车赛组织者曾不止一次地探索如何挖掘那些把改进赛车性能作为第一目标的工程师们的创造才能。锦标赛的技术规则仅用了20多叶来明确规定工程师的工作范围,翻开一看就能发现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定义为“一种至少有四个不在一条线上的轮子的车辆,其中至少有两个轮子用于转向,至少有两个轮子用于驱动”。对于规定,工程师们应尽量做到什么程度,以便获得那极为重要的百分之几秒,这个基本定义非常重要。 一、立法者:技术委员会的14名委员是由国际汽车联合会的最高权利机构世界理事会(WORLD COUNCIL)选出的。由这些资深技术人员、工程师中的一位起草规则,然后提交世界理事会批准 二、F1赛车基本规格: 1、鼻锥:赛车前段与前轴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超过1200MM,宽度限制在1400MM以内。 2、双管路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分为两条独立的管路。当一条管路发生故障,另一条仍能继续起作用。 3、耐冲击车身:象普通汽车一样,每种新款赛车的样车都必须经受破坏试验。 4、安全油箱:油箱必须是可变形又刺不破的,这个象“膀胱”一样的东西是用凯夫勒(KEVLAR)强化橡胶制成,油箱的出油管必须是自动端油式。 5、最多为12缸:发动机排量限制为3000毫升,汽缸数不超过12个。不允许采用涡轮增压,只允许用往复式活塞发动机,此条款禁止使用旋转(即转子发动机)技术。 6、四轮:一级方程式赛车必须有四个轮子,其宽度不能超过360MM,车身不能盖住轮子。 7、后翼板:后悬不能超过1000MM,宽度限制在500MM以内,而高度不超过800MM。 8、变速器:前进档至少有4个,最多为7个。必须要有倒档。 9、悬架:不允许采用镀铬的悬架横臂和拉杆。 10、座位与全装备安全带:六点安全带是法定必备的,并须经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的批准。 11、减重的限度:一级方程式赛车规定最小重量(包括车手)为595千克。没有长度限制,但规定前悬和后悬的最大值。宽度不得超过1800MM。从车驾最低部分算起的总高度不得超过950MM。 三、改进规则:立法者与工程师之间就一级方程式赛车一直进行争论,前者往往试图限制后者的创造才能。而比赛的组织者的任务是使赛车处于合理的限度以内。例如,翼板制动器(1968年)、6轮的使用(1976年)以及涡轮推进赛车(1978年)均已被禁用。如果不是这样,安全将很难得到保障。 四、从初期到现今: 50年代:装备前置发动机,大梁式车架,“雪茄”状流线型车身、窄轮子、车手坐得笔直,在一级方程式比赛的光辉时代的赛车,其设计类似于战前的汽车。 60年代:车手开始戴头盔和穿放火套装,坐姿向后倾斜。发动机移至后部并采用承载式车身。一级方程式已进入了现代化时期。为安全起见,最小重量第一次被提高到450千克,然后又到500千克 70年代:前部的散热器被移到两边后,一级方程式赛车更象一个榫子了。60年代末就已出现的翼板,是一些反过来装的飞机翼板,以产生将汽车向下压的压力。 80年代:限制利用地面效应,而且为使赛车底部产生低压区的裙状结构也在80年代初期被禁用。为提高赛车的速度,车队转而采取其他措施,主要是采用功率高达1200马力的增压式发动机。 90年代:1995年国际汽车联合会规定只准使用自然吸气式3升发动机 看点1:引擎 在一般汽车中,最高级的跑车的引擎转速为8000转,而一级方程式赛车引擎的转速在16000转。这让人非常吃惊。为什么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引擎能达到如此高的转速呢?原因在于采用了气动阀门系统技术,能保证高转速下引擎阀门不会发生松动。引擎采用高标号汽油做燃料,并且采用非常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点火装置。机油和水的冷却均靠行驶时产生的气流进行“空冷”,不设散热器和风扇。 看点2:轮胎 F1轮胎的配方是碳纤维和钛合金的复合材料。这种特殊材料具有极高的耐磨性能,能在极短时间内让轮胎获得超强的抓地性能,使赛车以奇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状态,这是采用橡胶成分的民用轮胎所无法比拟的。 F1轮胎在任何两个赛道的配方都是不相同的,这种差异主要根据赛道的粗糙度、赛道温度以及弯道布局的特性来决定。轮胎外框的材料是尼龙和聚酯纤维的复杂织物,这使其能经受巨大的空气动力学负荷。 看点3:刹车系统 F1赛车的加速性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所有赛车里最优秀的,同样它的减速性能也是出类拔萃的。当F1赛车以32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它可以在3秒钟、100米距离内将时速降低到80公里进入慢速弯道,减速时的最大加速度可以达到-5G。 高性能的制动能力出自完美的刹车系统。F1的刹车系统包括刹车踏板、液压回路、卡钳、刹车片和刹车盘。当车手踩下踏板时,液压回路将力量施加于装有刹车片的卡钳,卡钳合拢抱住车轮中的刹车盘,实现减速。刹车盘和刹车片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它在一定的高温范围内,工作更加理想,同时不会发生畸变和溶化。但碳纤维材料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温度过高,它的效率就会降低。 看点4:方向盘 在F1赛事中,方向盘的作用已经不是单纯用来转向,它被高科技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变成了一个布满按钮、开关、挡把的控制中心。一个专门制作的F1方向盘价值4万美元。 看点5:天线 F1车身前面有几条小天线,它们分别是空速管、无线数据传输天线和无线电联络天线。 空速管用来探测空气流过车体的速度以监控各空气动力部件情况,一般在它的下面还有一个小点,用以探测赛车周围温度。虽然赛道上禁止无线数据传输,但赛车进入维修站就可以进行传输了,这样车手可以利用这条天线了解赛车工作情况。***隐藏网址***
更多文章:

街头篮球2和街头篮球区别在哪?街头篮球和街头篮球2有什么区别
2024年12月7日 23:40

孙颖莎的人气为何那么高(孙颖莎是不是最受欢迎的乒乓球运动员)
2024年10月4日 19:05

nbamvp榜排名(剖析MVP榜单前五,他们凭啥排在25+8+11的哈登之前)
2024年3月10日 17:30

你认为谁会成为夏天最重磅的转会球员?整整1年啊!快船双核终于又联手!他和湖人也互相放过吧
2025年4月4日 19:30

浙江队和广厦队有什么区别(cba都是城市称呼.为什么只有浙江叫广厦)
2024年6月16日 09:45

荷兰vs意大利视频录像(求2000年欧洲杯荷兰VS意大利 视频下载 中文解说!迅雷下载!)
2024年5月5日 21:45

2021中国女排vs美国(请问,2021年6月20日有女排比赛么)
2025年5月11日 04:50

2015世界游泳锦标赛决赛(世界游泳锦标赛 20154x200米女子)
2024年12月4日 23:50

广东宏远老板陈海涛(广东队老板陈海涛,每年在广东队获得的回报会不会大于投入)
2024年7月23日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