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比萨斜塔是谁建造的
本文目录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被世界公认为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之所以会倾斜,主要是由于塔的地基下面土层特殊性造成的,下面就具体的看看倾斜的原因。
比萨斜塔
关于倾斜原因,其实很多专家们对此问题一直都在争论。刚开始的时候,有学者认为,建筑师是故意把比萨斜塔建成了斜的,以显示自己的高超的建筑技艺。
到了20世纪,随着人们不断对比萨斜塔进行研究,再结合以前的一些了解,事实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最初的设计本该是垂直的建筑,但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
其倾斜无疑是和土质有关。因为在19世纪,著名建筑师拉德斯卡就在斜塔地基中取样,证实土壤条件是造成塔身倾斜的原因。而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土层,并且材质不同,各种土层的沉淀物和松软的黏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1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进行成分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取样表明,钟楼建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在建造的时候土质就已经沙化和下沉。
但一些专家又发现:首位建筑师皮萨诺当时已知道,建塔位置和比萨城一样,都是在一条河谷的冲积地上,所以他对地基的地质结构也不是全不知晓。而且他在建到第三层发现倾斜后,立刻采取停工等待地基稳定的做法已解决了一些问题。第二位建筑师续建时,又注意到调整倾斜高度,同时采取一些措施,减轻塔身重量。第三位建筑师在建到第七八层之间,钟楼却发生变化,第八层倾向了北面。并且让建钟楼时,还有一些清真寺尖塔的特点,没有设楼顶,以此减轻塔的重量和平衡倾斜。建筑师的这些做**和比萨城其他地方建造的做法相似。
夕阳下的比萨斜塔
意大利另一个著名城市佛罗伦萨,在1420年建造的圣玛丽亚·德尔——斐奥雷大教堂,选址就是沼泽地,土层更软,下陷危险更大,但到今天已经几百年了,丝毫没有倾斜。一些专家和学者因此推测出,比萨塔的倾斜是建筑师意料之中,几百年来能够斜而不倒与设计、建筑者有关。
此时很多人可能就有疑问了,比萨斜塔不可能一下子倾斜这么多,到底是怎么一个倾斜过程呢?
比萨塔在1173年奠基,是著名建筑师波那诺·皮萨诺建造。原设计的塔高是100米左右,但开建五六年后,到了第三层塔身开始倾斜。建筑师于是命令停工,想等地基稳了之后再复工。可是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续建的愿望。
到了1275年,塔身已倾斜90多厘米。建筑师迪·西蒙于同年恢复建塔,并针对倾斜的问题,在施工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不仅减薄了塔壁,采用轻质材料,而且在内壁和外壁间留有30至80厘米的空腔。到1284年,塔建至第六层,倾斜仍在继续,当年,迪·西蒙死去,再度停工。
此后,著名建筑师托马索·皮萨纳继续建筑第七、八层,1350年最后完工。塔高56米,总重量1.45万吨,除了几根柱子用花岗石外,外表材料全部是白色和黑色大理石。
比萨斜塔建造过程
但斜塔完工后,倾斜还在继续。据有关统计:1829—1910年间,每年平均倾斜3.8毫米。自20世纪早期后,倾斜速度变慢。1918—1958年间,每年平均倾斜1.1毫米。1959—1969年间,每年平均倾斜1.26毫米。70年代后期至1982年间,每年平均倾斜1.2毫米,其中1982年只倾斜了1毫米。其后,每年平均倾斜1.19毫米。到目前为止,塔身偏离(即塔顶偏离垂直线)已有5米多。
其实说到比萨斜塔,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如此出名吗?
让我们回到1590年的一天,这天25岁的比萨大学教授伽利略正在进行一次伟大的科学实验。学生、教师和路人都在围观。当伽利略发出指令后,一个10磅重和一个1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塔顶降落,不一会,两个球同时落地。接着又把实验重复一次,结果还是一样。
教科书上比萨斜塔插图
这个实验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物体降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说法是错误的。同时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物体不论大小轻重,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如果把空气阻力的影响除去,其加速度完全相同。伽利略的这个实验不仅纠正了物理学长期以来的一个谬误,也使比萨斜塔闻名世界。
比萨斜塔闻名世界,其实专家和民众都是非常关心的,都担心会不会倒下。
据比萨斜塔近年倾斜速度来看,专家盖里教授认为,如果按此倾斜率计算的花,而又没有其他原因导致其突然坍塌,250年后斜塔将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
但比萨斜塔服务局相关人员认为,按数学方式推算显然不可靠,比萨斜塔是一个综合问题。一些研究人员也发现这样的问题,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而后又转向南倾斜,认为该塔几百年斜而不倒,如果只用数学方式推算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奇迹广场
说到底,最关心斜塔的还是比萨人,他们那边有一句俗语,比萨斜塔和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
不过话说回来,每当专家采取加固斜塔地基的一些措施时,其倾斜速度反而加快。比如1838年,对其进行加固性施工,1934年,在地基喷入九十吨水泥,实施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竟然向周围移动,倾斜更快。但在1973年至1975年间,关闭了斜塔方圆3公里内私人水井和禁止取用地下水后,地下水位稳定后,倾斜速度放慢下来了。
1990年1月7日,意大利著名电视节目某主持人宣布:比萨斜塔暂停开放。市政府决定将斜塔暂时关闭,进行修理,这是比萨斜斜塔自建塔以来首次正式对公众关闭。
意大利政府斥资2500万英镑启动修复工程,包括加固地基和抽取地下水,并用钢丝和缆绳支撑塔身。修复工程2001年修复工程完成,当时立刻变直约38厘米。最新调查发现,比萨塔倾斜幅度在2001年至2013年间,减少了2.5厘米。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对比萨斜塔有了更深的了解,她不仅是意大利著名地标之一,也是意大利人的骄傲,更是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同时它还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伟大的建筑或许真的需要一些机缘巧合,如果当时的建筑师知道地质不宜建塔,可能也看不到这个伟大建筑了,不过我们更能从中看到每位地质工程人的辛苦结晶。
比萨斜塔是谁建造的
比萨斜塔是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是一座独立的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市北部的奇迹广场。随着对比萨斜塔的越来越精确的测量,利用先进的设备对地基土进行深入调查,并研究历史档案,比萨斜塔原本应该是一座垂直的建筑,但它开始发展起来。从施工开始时的正确位置开始。
扩展资料
比萨斜塔设计圆形基础并不少见。拉夫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也有类似的例子。然而,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在以往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和开发的圆形建筑。独特的披萨风格。
钟楼的装饰风格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厅的经典作品。墙壁由大理石或石灰石做成两种白色条状。半露方柱的拱门、拱道上的雕花门、菱形的长格子屋顶和拱道上的墙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比萨古塔是谁建造的
意大利古城比萨大教堂的广场上,有一座著名的斜塔。它是在1173年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博纳诺皮萨诺负责建造的。当时,在塔建到了第3层的时候,塔身便呈现出了向一边倾斜的模样,为了安全起见,博纳诺皮萨诺不得把进行到一半的工程停了下来。
94年后,建筑师焦旺尼迪西蒙内接手了这座塔的继续承建工作。他在修筑的过程中试图将已经显得倾斜的塔身重新调直,但是由于此时的塔身已经过高,计划失败了。1284年,迪?西蒙内死于战争中,建塔工程再度被搁置。
直到1350年,建筑师托马索?皮萨诺接手承建比萨斜塔的建设工作。在最终竣工时,因塔顶中心点已经偏离了垂直中心线2.1米,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为“斜塔”。
自建成600多年起,比萨斜塔不断地缓慢向南倾斜。据1911年以来所进行的系统测量表明,此塔平均每年向南倾斜大约1毫米左右。如今的比萨斜塔已经向南方倾斜了5.3米,其倾斜度已达5度6分。
皮萨诺的尼古拉·皮萨诺
尼古拉·皮萨诺(Nicola Pisano,约1220~1278/1284),生于阿普利亚,卒于比萨。他在诸如比萨洗礼堂布道坛之类的作品中,将罗马古典形式运用到宗教题材中。他与儿子乔凡尼及学生阿诺芙·迪·坎比奥,一起创作了锡耶纳大教堂的布道坛和帕维亚皮亚查的喷泉。
皮萨诺的创作风格
尼古拉·皮萨诺早年在家乡受古典雕刻风尚的影响。据说尼古拉·皮萨诺从一个寺院库房中发掘出古希腊的雕刻,加以研究观察,的确优美生动,洋溢着自由的精神。尼古拉·皮萨诺非常高兴,以后就学习希腊雕刻,领会了它的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和原来大不一样的新艺术,这也就是雕刻方面文艺复兴的发端。尼古拉·皮萨诺后移居比萨,他的古典主义倾向受到当地新兴的人文主义**的欢迎,并取得巨大发展,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美术的第一批代表作。皮萨诺割断了和中世纪传统艺术的内在联系。 1260年,他完成了比萨教堂布道坛的雕刻,首次以鲜明的古典风格表现**教传统题材。讲经台上方形栏板刻画了《**降生》、《博士来拜》和《**受难》等故事,分别表现**降生、受刑等,圣母、诸圣徒及一般群众,形像多直接仿自罗马浮雕,体形壮伟,仪态端庄,人物造型庄重典雅,衣纹处理厚重而有质感,层次变化丰富,明显带有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痕迹,透露出人文主义的萌芽,是文艺复兴美术中最早的作品之一。1265~1268年,作锡耶纳大教堂讲经台,1278年,完成佩鲁贾城的喷水池雕刻。
比萨斜塔为什么叫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加上之后塔建成,塔顶中心偏离了垂直中心线2.1米,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塔身还在不断倾斜。因此被后人称作“比萨”斜塔。比萨斜塔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8年首次发现倾斜。
皮萨**:最古老的鸟臀目恐龙长1米/出土于南美
皮萨**是一种最古老的鸟臀目恐龙,诞生于2.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主要以两后肢支撑行走,体长仅1米,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的阿根廷发现的,但其中只包含了一块骨骼碎片,最终以发现者皮萨诺的名字为其命了名。
皮萨**的体型
皮萨**属于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鸟臀目恐龙,所以它的体型相比后期演化的鸟臀目恐龙来说会明显小上不少,体长只有1米,而身高则只有30厘米不到,重量更是不足10公斤,最多也只有9.1公斤,最小的甚至只有2.27公斤。而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仅只排名在641位,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山羊大,和巧鳄龙以及结头龙差不多。
皮萨**的外形特征
皮萨**的化石并不完整,所以目前研究人员只能参考其他的原始鸟臀目恐龙来推测,它的后肢非常粗壮但修长,颅骨相对身体来说还算是比较大的,不过由于缺乏尾巴化石,所以科学家将它的尾巴和身体模拟成了相同长度。
皮萨**的化石发现
皮萨**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伊斯基瓜斯托组的地层中,科学家也据此判断它生存于三叠纪末期的诺利阶时期,不过最初在1976年的时候皮萨**是被归类于畸齿龙科的,并且还曾经被何塞·波拿巴认为是畸齿龙的异名,所以将其废除,直到08年的时候才发现皮萨**属于最早期的鸟臀目恐龙。
而且由于皮萨**在最初出土之后,被保罗·塞里诺发现它的颅骨并不具备鸟臀目恐龙的典型特征,所以还将其认为是多种化石的组合体,但是后来研究都表明这批化石是来自同一个体的,最终皮萨**也在千辛万苦中被证实的确定种属。
更多文章:

特雷杨和东契奇为什么互换(曾经东契奇和特雷杨互换东家,谁更亏)
2024年5月25日 08:21

场地自行车女团争金成功,什么是场地自行车和自行车有什么不同?赛车场自行车为什么没有刹车
2024年3月4日 02:10

2019欧冠尤文阿贾克斯(无愧阿贾克斯克星!C罗打进第8球后惹怒主场球迷:扔啤酒杯泄愤)
2024年6月7日 17:34

伊曼-香珀特(待业射手盼上岗香珀特:3中1和18中6的射手不同)
2024年6月15日 07:25

足球运动插画-踢足球的人怎么画?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的式样(图片)
2025年2月28日 03:10

2021东京奥运会女排比赛时间表(东京奥运会中国有哪些比赛项目拿金牌比较有把握)
2025年6月27日 21:15

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在哪(天津泰达足球队的主体育场在哪,怎么去)
2025年7月23日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