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是什么意思(咏史诗和怀古诗的区别,咏史怀古诗常见意象表现)
本文目录
咏史诗和怀古诗的区别,咏史怀古诗常见意象表现
(一)咏史与怀古《文镜秘府论・文意》中这样表述咏史与怀古的定义,咏史是“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而怀古是“经古人成败(之地),咏之”,也就是说,咏史诗是由记载的有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引发的,而怀古诗是由历史遗迹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发的。这种划分较好地突出了咏史和怀古的不同本质,为大多数人赞同。怀古诗重在凭吊古迹和缅怀先人。与咏史诗相比较,此类诗歌的出发点,并不侧重于对某人某事加以评论。宋人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序中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可以为法而不之法,可以为戒而不之戒,则又以悲夫后之人也。”怀古的本意,即是以古之教训为今之鉴戒。清代王士祯云:“古诗之传于后世者,大约有二:登临之作,易为幽奇;怀古之作,易为悲壮,故高人达士往往于此抒其怀抱,而寄其无聊不平之思,此其所以工而传也。”,所谓“寄其无聊不平之思”,正与咏史诗的“唱叹神理,听闻者之生其哀乐”一样,以感情的融注作为诗歌的根脉。清人朱庭珍也云:“凡怀古诗,须上下千古,包罗浑含,出新奇以正大之域,融议论于神韵之中,则气韵雄壮,情文相生,有我有人,意不竭而识自见,始非史论一派。”他在此处强调的“有我有人”,就是主张了诗歌的个性化特征。怀古诗和咏史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怀古诗,它指的是诗人亲临古地,追怀往事以寄托感慨。怀古诗的诗题往往都标有地名,离不开对所接触的景物和相关人事的描绘和咏叹,以及对于古今变化的感触。这类诗往往面对眼前的景象,用浑写大意、虚实相间的表现形式进行涵括,抒写人世变迁和盛衰更迭的感慨。清代沈德潜《说诗语》卷下云:“怀古必切时地。老杜《公安县怀古》中云:‘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简而能赅,真史笔也。”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卷四皇甫《谒伍子胥庙》条指出:“吊古诗必如此乃有我位,乃当时现量情景。”今人王利器《文镜秘府校注》“论文意”条,评卢谌《览古》诗曰:“唐人览古者,多有出地名者”,同样讲得简单直接。整体来看,咏史和怀古基本属于异性而同质。他们都涉及历史一类的内容,抒写的都是历史上的人、事、地所引起的情感体验、艺术想象或哲理感悟,他们共同的触媒都是历史,从而引起主体似的情感体验,怀古比咏史更多一些直观的体验,更具有空间感和画面感。但是具体去分析咏史和怀古,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有很多不同。咏史诗常表现为读史有感,怀古诗常表现为触景兴咏,前者在表达方式上多用叙述、议论,后者则多为抒情、写景,兼有议论;咏史往往是就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来写,注重表达一种思想观念或者道德评价,怀古诗则侧重“描摹虚神”,通常集中于表达对于笼统“过去”的某种情感态度和哲理思考等。(二)咏史与览古从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看,以“览古”为题者,其实与“咏史”、“咏怀”之作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交叉现象。“览古”作为一个单独的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之《吴主五子传》:“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此处的“览古”为观览古书之意。文学史中最早以“览古”为题的诗作,最早见于《文选》中卢谌的《览古》:“赵氏有和璧,天下无不传。秦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谦公何为者?负荆谢厥。智勇盖当世,弛张使我叹。”,此诗主要是赞叹蔺相如夺回和氏璧的勇气与智谋,它属于“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的咏史诗,“览古”即浏览古籍之意。也正是由于这首诗,确定了咏史诗中的览古题材。清代袁枚云:“咏史有三体,……一为隐括其事,而以咏叹出之,张景阳之咏二疏,卢子谅之咏蔺生是也。”也是把卢谌的《览古》作为咏史之作,另如唐代吴筠《览古十四首》也是览阅古书而兴发感慨的咏史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明确道出:“闲居览前载,恻彼商与秦。”以上所举数例都把“览古”定为观览古籍之意,随时代的变迁后代也有很多以“览古”为题的作品,产生了别的含义。如朱存“南唐保大时,取吴大帝及六朝兴亡成败之际,作《览古诗》二百章。”,《宋史・艺文志》著录为《金陵览古诗》2卷,均为观览金陵六朝遗迹而作,属于典型的怀古诗。北宋夏竦在其《吴中览古》中写道:“览古长江上,明时起叹嗟。水流吴国苑,花入野人家。夜气销龙剑,秋星见客槎。凄凉馆娃树,西日映平沙。”,从诗题已知为怀古之作,联系诗歌的上下文,可知其中提到的“览古”就是游览古迹之意。综上可知,览古其意有时候指观览古籍,有时候指游览古迹。因此,以“览古”为题的作品,从题目看往往不能确定其所写为咏史还是怀古,必须通读全诗,细细地品味其内容,才能确定其属于咏史还是怀古。
(咏史)是什么意思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 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什么叫咏史诗啊咏是什么意思
典型格式:怀古伤今.既通过描写以前的事来反衬,比喻,对比...现在的事,是古诗类型中的一种,大多是现实主义诗人会写咏史诗(如杜甫)
咏史的意思是什么
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有志之人怀才不遇的普遍现象.这首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咏史朝代:魏晋作者:左思原文: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译文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史 [yǒng shǐ]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咏史
基本解释
以史事为题材创作诗歌。
详细解释
-
以史事为题材创作诗歌。
《晋书·文苑传·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上:“观其《咏史》,有感叹之词。” 陈延杰 注:“ 孟坚 《咏史》诗,其辞甚质直,又加以咏叹。此传体,为咏史正宗, 左太冲 其变也。”
百科解释
【词目】咏史【拼音】yǒng shǐ 更多→ 咏史
英文翻译
sing of or versify historic events
相关词语
沉默 提议 激素 砗磲 打算 张目 烟囱 嬗变 镟转 簸箕 晨风 憧憬相关搜寻
咏史怀古诗 咏史 咏史的诗
更多文章:

杰弗森在勇士(杰弗森评出4次总决赛对手的实力排名,对此你怎么看)
2024年8月12日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