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发射图片(2020中国航天完美收官,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如何)
本文目录
2020中国航天完美收官,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如何
2020年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在这一年里,突破了很多航天事业的瓶颈,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在未来有望追赶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航天国。
回望2020年,在这一年里,我国的航天事业硕果累累,航天成就一个接着一个先是我国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随后便是我国的嫦娥五号探月,在月球带了两公斤的土回来,这边嫦娥五号刚一发射,那边天问一号已经发回消息,距离地球已经超过了一亿公里正在向火星迸发。可以说2020虽然结束了,但2021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必将踏浪而行。
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就是我国的通讯技术卫星五号成功发射,在我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讯卫星五号通过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地球轨道,其实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已经成功飞行324次了,这是长征三号甲戏火线第109次将我国的卫星送入太空。这一次送入太空的是我国的五号通讯卫星,五号通讯卫星要比我国以往的通讯卫星覆盖范围更广,通讯距离更远,而且这次的通讯卫星通讯频率也不一样,带宽要比以往的通讯频率很宽很多,所以说这次五号通讯卫星可以不受地形和地域等特点实施全国移动通讯网络实时覆盖。
嫦娥五号更不用说了,登月一直是我国的梦想,自从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地球上再无一个国家可以成功登月。目前嫦娥五号已经为我国登月做出了进一步的准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五星红旗可以飘扬在月球上。
天舟一号的发射解决了什么世界难题
“天舟一号”不仅要为空间站运送物资,还承担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实验任务。
如果说中国航天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么“天舟一号”就是“星辰大海”中的生命之舟。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在1992我国确定的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发射载人飞船为第一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为第二步,在第二步中同时要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做准备。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计划“第二步”的收官之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计划(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作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首要任务就是运输航天员所需的生活工作必需品,以及空间站所需的推进剂等。它庞大的身躯(长10.6m,宽3.35m)以及两舱结构设计(货物仓和推进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货物装载、提供能源、控制动力等需求。天舟一号在近地轨道上的运载能力为6.5吨左右,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H-II运载飞船(6.0吨)。但是,如果你认为天舟一号仅仅是“太空货物的搬运工”那就大错特错了,天舟一号还有以下几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合体垂直转运完毕(图片来源于中新网)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天舟一号上总共搭载了40台设备,在独自飞行的三个月内,要进行13项太空试验。空间应用系统将在天舟一号上开展多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其中的“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获得的试验结果将为我国“卫星重力测量”、“空间引力波探测”等空间计划提供重要支撑;“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将为空间站高微重力实验平台研制奠定技术基础;“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将在欧空局相关项目之前实施,有望使我国在此领域率先获得科学成果和实验技术的突破;“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项目研究微重力等环境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殖细胞分化及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成果有望应用于心脏、肝脏疾病的治疗、器官移植、生殖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变化疾病等方面。
实现太空“加油”
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将首次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为什么天宫一号不需要“太空加油”,天宫二号需要“加油”呢?相比于天宫一号而言,天宫二号进行了大批量的空间应用试验,航天员在轨的时间也长了一倍,但天宫二号的重量却和天宫一号相同,因此就需要给力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天宫二号实施“太空加油”。
“太空加油”看似简单,却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目前掌握了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的国家仅有俄罗斯和美国,其中真正应用在轨加注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另外欧空局、日本等国家也在这个领域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因为太空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需要消耗推进剂来维持轨道和姿态,但航天器发射时所携带的推进剂的量是一定的,推进剂消耗完毕,就意味着航天器寿命的终结,必须通过不断给空间站提供推进剂,维持空间站长期运行。因此中国要建造空间站,必须要掌握这项关键技术。天舟一号作为我国全新设计的货运飞船,拥有两个独立设计的推进剂储箱,不仅为天宫二号携带一箱推进剂,用于自身控制的推进剂也可以进行“转让”,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在飞行中将多次开展补加推进剂试验,熟练掌握和控制该项技术,为我国空间站的建立提供能源支持。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示意图(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实现全自主超快速交会对接
交会对接试验相信大家都已不再陌生,早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5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就已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我国的首次交会对接。但是,在天舟一号上天前,我国掌握的交会对接技术需要耗时长达两天时间,天舟一号将首次使用自主交会对接技术,可以将以前的两天时间缩短为6个小时,大大减少了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比如轨道资源等。也会进一步提高飞行器在轨飞行的可靠性以及航天员的舒适度,更大程度地保障未来空间站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需要超远程精确控制能力,可以说,快速交会对接的实现,比针尖对麦芒都更加困难。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三次对接
实现主动离轨受控陨落
在天舟一号圆满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后,它在回来的路上还肩负着最后一项神秘使命。我们知道,一般卫星完成使命后,随着推进剂消耗殆尽,卫星失去动力,运行轨道将会慢慢降低,直到落入大气层被烧毁,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轨道碎片(太空垃圾),包括航天器表面脱落的材料,遗漏出来的液体固体等。这些太空垃圾有可能成为未来航天器的杀手,据统计,与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碰撞或可“杀死”航天器。天舟一号在降落的过程中,将全程经由地面飞行控制人员控制,主动离开既定轨道,坠落在预定的安全海域。天舟一号的受控降落,不仅减少了离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而且还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可以为打造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尽了自己最后的一份力。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几代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今年的4月24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将迎来61周年的纪念日,同时这也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出征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给第二个“中国航天日”最好的献礼。
第二次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成功发射,中国版X37B究竟有多厉害
8月4日晚上,中美异乎寻常地发射了6发运载火箭,其中我国用来发射载人飞船的长2F,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成功将一个“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送入近地椭圆轨道。说到这个“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大家都知道它是“过于先进,图片无法显示”,其实这回并非它的首次发射,早在约2年前的2020年9月4日,就成功进行了测试,运载火箭同样是长2F。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具体是什么?
官方从未透露“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具体是啥,但网络上普遍认为它就是中国版的X-37B,或者是“腾云”工程的子级。
人类航天史上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就四种,一是类似SpaceX“龙”飞船那样的可重复使用飞船,二是类似“猎鹰”9这样的复用火箭,这两种的科技突破无需保密。第三种则是航天飞机,我国现时并无这方面的发展规划,而且航天飞机自两次**之后,已经式微。
航天飞机会王者归来吗?
那么剩下的唯一一种可能性,就是中国版的空天飞机X-37B了,包括曾经曝光的“神龙”飞行器、“腾云”工程的子级,都属于空天飞机。
目前来看,它除了体型较小和无人驾驶之外,与航天飞机差不多,都是垂直发射,水平降落。不过,现时的垂直发射其实是空天飞机的一种过渡形式,其终极目标是像“腾云”工程一样,利用母机搭载,水平起飞,水平降落。
结语
过该航天器,可以开展反复的科技论证,为后续的航天事业增添异彩,要知道当今世界,参与太空开发的国家非常多,但在航天事业中取得实质成果的国家寥寥无几,航天事业中的先行者美国,还将新技术优先用于军事,因此可供国际上参考,交流学习的经验特别少,而中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将会弥补这方面的空白。
相信随着我国在国防和高科技等方面的研究和投入不断加强与增大,再加上中国人的吃苦精神和聪明智慧,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研究和制造出比美国更加先进的空天飞机,以一骑绝尘的巅峰姿态,横空出世!
更多文章:

nba英语官网(NBA美国官网现在直接跳到中文官网,求怎样上NBA英文官网!!!)
2024年9月24日 15:11

2020全明星赛数据统计(nba全明星2020为什么是157分)
2024年4月13日 22:35

拜仁慕尼黑vs切尔西(拜仁慕尼黑 4:5 切尔西 有什么想说的)
2024年7月13日 07:25

nba96黄金一代合照(96黄金一代选秀合影为什么没有艾弗森)
2025年3月5日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