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发射技术在国际上的位置如何呢?有关火箭的科学小知识
本文目录
- 中国火箭发射技术在国际上的位置如何呢
- 有关火箭的科学小知识
- 火箭技术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 发射火箭最主要的技术有哪几方面
- SpaceX公司火箭技术哪些方面领先中国
- 目前火箭技术是何发展趋势
- 火箭技术在军事上是怎样应用的
- 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有怎样的历程
- 火箭技术有什么作用
- 为什么说美国载人登月最大的疑点是土星5号火箭技术的真实性
中国火箭发射技术在国际上的位置如何呢
火箭完全自主突破了在卫星通信站建设领域掌握的所有尖端航天技术目前,不客气的说,我们目前的航天综合工程,无论从技术水平上已经比俄罗斯小众很多,比美国甚至说美国能实现的我们也能实现,不能实现的大家在研究也不落后。而且我们的航天目标没有拿美国当对手,所以没有可比性,我们只是为了探索宇宙,实现人类的技术突破,我们未来的目标是领先,自然要实现世界第一的位置。
我们拥有成为第一的一切条件。已经超越了俄罗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中国有自己的国际空间站,有独立探索月球和火星的能力。在火箭技术、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方面,除了美国,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中国相提并论。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了空间技术,可能在火箭技术方面仍有一些优势,但他们除了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外,几乎没有其他空间项目。
印度一直在努力发展,但由于该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它只能停留在现有的技术上。设定节奏,一步步有序地推进每个项目。预计在十年左右长征九号火箭研制成功后,它将向月球发射载人任务,甚至成为第一个将人送上火星的国家。对宇宙的探索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谨防傲慢和浮躁。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地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有关火箭的科学小知识
1.航天科技小知识 一、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 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 二、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2.有关火箭的知识 火箭百科名片 火箭(rocket)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现代火箭可用作快速远距离运送工具,如作为探空、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的运载工具,以及其他飞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于投送作战用的战斗部(弹头),便构成火箭武器。其中可以制导的称为导弹,无制导的称为火箭弹。有同名篮球队,因其所在城市休士顿为美国航天科技中心而得名。 目录基本简介 火箭是目前唯一能使物体达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发动机工作获得的。早在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推导出单级火箭的理想速度公式:V=ωLnMo/Mk,被称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ω为发动机的喷气速度,Mo和Mk,分别是火箭的初始质量和发动机熄火(推进剂用完)时的质量。Mo/Mk被称为火箭的质量比。 由这个公式可知,火箭的速度与发动机的喷气速度成正比,同时随火箭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即使使用性能最好液氢液氧推进剂,发动机的喷气速度也只能达到4.3~4.4公里/秒。因此,单级火箭不可能把物体送入太空轨道,必须采用多级火箭,以接力的方式将航天器送入太空轨道。 火箭用于运载航天器叫航天运载火箭,用于运载军用**叫火箭武器(无控制)或导弹(有控制)。航天运载火箭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组成,有的还加遥测、安全自毁和其他附加系统。 多级火箭各级之间的联接方式,有串联、并联和串并联几种。串联就是把几枚单级火箭串联在一条直线上;并联就是把一枚较大的单级火箭放在中间,叫芯级,在它的周围**多枚较小的火箭,一般叫助推火箭或助推器,即助推级;串并联式多级火箭的芯级也是一枚多级火箭。 多级火箭各级之间、火箭和有效载荷及整流罩之间,通过连接一分离机构(常简称为分离机构)实现连接和分离。分离机构由**螺栓(或**索)和弹射装置(或小火箭)组成。平时,它们由**螺栓或**索连成一个整体;分离时,**螺栓或**索**,使连接解锁,然后由弹射装置或小火箭将两部分分开,也有借助前面一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后的强大射流分开的。 火箭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火箭推进技术、总体设计技术、火箭结构技术、控制和制导技术、计划管理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控制技术、试验技术,对导弹来说还有弹头制导和控制、突防、再入防热、核加固和小型化等弹头技术。 3.有关火箭构造的科技知识 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推进系统、箭体结构和有效载荷。 有控火箭还装有制导和控制系统,有时还可根据需要在火箭上装设遥测、安全自毁和其他附加系统。 推进系统是火箭飞行的动力源。 固体火箭的推进系统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的推进系统包括发动机、推进剂贮箱、增压系统和管路活门组(见飞行器推进系统)。 箭体结构的作用是装载火箭的所有部件,使之构成一个整体。通常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和液体火箭的箱体构成箭体结构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还包括尾段、级间段、仪器舱结构和有效载荷整流罩等部分。箭体结构应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 在完成相同功能的前提下,箭体结构的重量和体积越小越好。减轻箭体结构重量的途径,除设计技巧和工艺方法外,结构型式和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 有效载荷是火箭所要运送的物体。火箭的用途不同,有效载荷也不同。 军用火箭的有效载荷就是战斗部(弹头)。科学研究用的火箭的有效载荷是各种研究仪器。 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则是人造卫星、载人和无人飞船或空间探测器等航天器。 4.关于航天的科普知识 33年前的7月24日是一个大日子,因为美国航天员7月20日首次**月球后返回地球。 不过,一直以来都有人唱反调,称人类从来没有**月球,那些航天员在月球漫步、插美国旗的照片和影象,全都是美国太空总署弄出来的“登月骗局”,更声称已找出幕后黑手!姑勿论孰真孰假,激辩至今仍不间断。 自1969年7月20日航天员阿姆斯特朗(Armstrong)首次**月球的一刹那,就不断有阴谋论传出,质疑那个月球是假的,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沙漠或迪斯尼的电影厂景而已,月球表面的光影也只是电影射灯打光等等,一切有关60至70年代**月球的场面都是美国太空总署发布出来的“登月骗局”(Moon Hoax)。 国旗无风也会动 “登月骗局”这个说法在近几年又再被热炒,有名作家、电视节目以此作话题,连美国霍士电视(Fox work)去年亦就此拍了一个特别节目,探讨美国航天员是否真的曾**月球,更令“登月骗局”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登月骗局”阴谋论的支持者提出多个疑点,由于说得有鼻子有眼,一度令外界哗然,不过,之后陆续有人逐点反驳,以还人类登月一个清白。 阴谋论者提出最著名的一个疑点,就是航天员在月球插下的美国国旗,放手后国旗仍摆动多时,即表示现场有风,也即是有空气,显示航天员身处在地球。 但反驳者解释,那支是用铝金制成的旗杆,呈L形。 当航天员插旗时,由于月球地质较硬,要用力扭动才可把旗插上,所以这个扭动再加上旗杆本身弹性引起的震动,便造成国旗的摆动。 而根据牛顿力学第一定律“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在真空的环境中,没有空气的缓冲,国旗反而可以摆动多时而不停。 温度高无碍拍照 阴谋论者也曾质疑登月照片穿崩,因为航天员影子长短不一及对象反射近距离强光,都显示现场有多过一个的光源。 他们说,由于月球表面只有太阳一个光源,而且不是近距离照射,所以另外一个光源必定来 *** 景用的射灯,引证了登月是假的。 但这一说法又被否定,反驳者解释月球表面不平坦,才形成不同长短的影子。 他们又质疑月球上根本无法拍摄,因为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之下,气温可高达华氏250至280度(约摄氏121至138度),胶片早已溶解了。 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航天员用的是特制菲林。 其实,阴谋论者提出的论据很多时都以他们对摄影作为媒体的有限了解,而且对登月计划一知半解,故他们提出的其它疑点都一一被反驳。 苏联必定会揭穿 专业人士表示,“登月骗局”不可信,因为当时美苏是死对头,苏联一直密切监察太阳神计划的每一步,若发现不对路,必定会马上拆穿美国。 香港太空馆助理馆长黄耀华指出,“当时美苏正处冷战,如果美国做假,苏联一定会乘机揭穿,而且苏联有无人驾驶宇宙飞船上月球,如果是骗局苏联不可能看不出来!” 另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就是美国真的拿了月球上的岩石回地球,“那块月球岩石,交给全世界的科学家研究,如果是假的一早就穿帮了。” 一些“阴谋论”反驳者表示:“这些荒谬言论,对那些曾为人类**月球付出生命的人,是一种侮辱!” 骗局之父著书立说 “登月骗局”的其中一名幕后炒手,就是被称为“登月骗局之父”的Bill Kaysing,他与英国一位摄影师David Percy撰写了《我们从未曾**月球》(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一书。 Bill Kaysing在1957曾在其中一间登月舱制造商Rocketdyne工作,虽然在1963年太阳神计划开始前已离职,但却自称熟悉太阳神骗局的底细。 不过对照片穿帮的疑问,显示他对摄影技术完全是门外汉。他为加强著作的可信性,声称曾邀请多位匿名专家协助。 另外,身为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任职摄影师的David Percy,则以摄影专家的身分,指出登月照片中的破绽;不过David也曾被外间批评不懂摄影技巧。其它登月骗局的支持者,包括声称拍到太阳神11号上的航天员,在宇宙飞船内做假脚印的记者Bart Sibrel和自学工程师Ralph Rene。 疑点逐一击破 支持“登月骗局”论据 1. 航天员放手后,国旗杆仍摆动多时。 2. 在太阳神17号电视传送画面中,两个航天员同时入镜,但两个影子长短不一,且向着不同方向,证明现场有不同光源。 3. 太阳神16号航天员John Young站在月球上向国旗敬礼时,背景中竟拍摄不到星星,而他亦没有影子。 4. 照片中近景一块石头上面似乎有一个C字,分明是电影道具。 5. 在太阳神14号和17号的传送画面中,航天员遮光面罩反射了很大的强光,那是射灯的反射,证明现场只是一个布景。 反驳“登月骗局”论据 1. 当航天员插旗时,用力扭动,扭动再加上铝金属制旗杆本身弹性引起的震动,便造成国旗的摆动。 在真空的环境中,没有空气的缓冲,国旗反而可以摆动多时不停。 2.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影子出现长短不一的现象。 航天员用的哈苏摄影机,配用60mm Bio-Gon广角镜头,亦会令扭曲了原本平衡的影子。 3. 没星星是菲林曝光问题,若要拍到星星,月面上的东西都会曝光过度。 没影子因为John Young并非站在地上,而是跃起了,在半“真”空中,所以影子距离他身体几呎外。 4. 以显微镜细看,C字只是相纸上一条头发或衣物纤维的影子。 5. 那个反光是月球地平在线一些恒久的玻璃。 5.航天科技小知识 一、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 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 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 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 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 二、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 6.有关火箭构造的科技知识 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推进系统、箭体结构和有效载荷。 有控火箭还装有制导和控制系统,有时还可根据需要在火箭上装设遥测、安全自毁和其他附加系统。 推进系统是火箭飞行的动力源。 固体火箭的推进系统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的推进系统包括发动机、推进剂贮箱、增压系统和管路活门组(见飞行器推进系统)。 箭体结构的作用是装载火箭的所有部件,使之构成一个整体。通常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和液体火箭的箱体构成箭体结构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还包括尾段、级间段、仪器舱结构和有效载荷整流罩等部分。箭体结构应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 在完成相同功能的前提下,箭体结构的重量和体积越小越好。减轻箭体结构重量的途径,除设计技巧和工艺方法外,结构型式和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 有效载荷是火箭所要运送的物体。火箭的用途不同,有效载荷也不同。 军用火箭的有效载荷就是战斗部(弹头)。科学研究用的火箭的有效载荷是各种研究仪器。 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则是人造卫星、载人和无人飞船或空间探测器等航天器。 7.航天小知识 呵呵,我也要参加这个比赛。 我查到了,所以。 不告诉你! 算了,还是告诉你吧!1.身体健康 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至少跑步两英里(约3.2公里),骑自行车15分钟,50米的泳道游五个来回,不间断地举重15分钟。 2.团队合作 学会和他人相处。 太空船空间很小,你必须知道怎样和其他机组人员在一起生活。 3.外语水平 懂基本的俄语。 但是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曾经在02年花费巨资搭载俄罗斯太空飞船进行太空旅游的南非富翁马克-沙特沃思曾经表示,每天四个小时的俄语课程就像给大脑动手术还不上 *** 。 4.身体检查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必需的。心脏病人是绝对不允许上天的,但是像轻微的哮喘病等不会有影响。 5.心理检查 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尤其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镇静的素质。一名宇航员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而在太空可没有哪里可以逃的。 6.超重耐力训练 超重耐力训练要求航天员在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条件下,保持正常的呼吸和思维能力。这种训练通常会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室或旋转座椅上完成,训练中最大的压力是承受加速度,航天员的训练则要求超载达到人体自重8倍重力的加速度,持续时间为40至50秒。 在载人航天飞行训练中,超重耐力训练是对航天员自我极限的最大挑战,这是有名的魔鬼训练,很多人为之却步。 7.急救训练 基本的急救知识是宇航员的常识,比如骨折后给腿部上夹板,还有给伤口上药等。 8.陆地生存训练 模拟航天飞机在俄罗斯的野外意外坠毁,受训者必须接受怎样生火,怎样搭建临时住所,如何求救等基本生存训练。 9.海上生存训练 万一发生意外,宇航员还应该做好在紧急降落黑海的准备。 其中一个训练就是宇航员穿着太空服跳入水中,在水中应该学会自己给救生艇充气。 10.失重训练 在失重状态下,一切日常任务如吃东西、喝水、上厕所、呕吐等都需要重新学习,否则可能会给你和其他人带来很多麻烦。 美国宇航局的医学专家特意研究出一个名叫“呕吐彗星机”的大型仪器,宇航员只要在上太空前,在这个仪器里“住”上100个小时,那么,他上到太空后,就不会再发生呕吐的现象了。而在这个不断旋转的机器里,宇航员还要学会在30秒内穿好太空服。 11.学会驾驶航天飞机 太空旅行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因此如果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意外,或其他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的话,必须有人能够驾驶航天飞机返回地球。 12.钱 最后可能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你应该拥有至少2000万美金。 1.2007年11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这颗卫星名称是嫦娥一号。2.2007年11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3.目前我国有三个卫星发射基地,即将在文昌建设第四个发射基地,预计在2010年投入使用。4.2007年4月14日我国用“长三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该卫星是我国“北斗计划”中的一颗卫星,请问“北斗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定位导航。 5 为纪念400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这一壮举,2007年3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确定2009年为国际天文学年,主题定为:“The Universe – yours to discover”。6.下列关于行星说法错误的是木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为‘长庚’,它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质量最大的。 7.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射了大量的探测器去考察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下列探测器和被探测的行星对应正确的是伽利略号 木星8.下面关于太阳系质量最大的前5个大行星,按质量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9. 猎户座大星云的梅西耶编号为 M4210.下列关于各节气的含义描述不正确的是冬至那天太阳赤纬为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11.人类已给月球上的许多地方命名了,下列名称不属于月球的是奥林匹斯山12.月球的环形山大多数以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其中也有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下面人物中那位人名并没有用来命名的是宋应星13.关于望远镜表述正确的是相比地平式望远镜,赤道式望远镜的优点是易于跟踪天体的周日视运动14.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面和月球赤道之间的夹角大小为6度41分,这使得我们能够在地球南北极看到一些月球背面。 15.下列关于彗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彗星靠近太阳时被加热,彗星的光主要是由炽热的气体发出的。16.小行星的发现同提丢斯—波得定则的提出有密切联系,根据该定则,在距太阳距离为2.8个天文单位处应有一颗行星,随后皮亚奇果真在该处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17.在太阳系内有的行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比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还要大,到目前为止,已知这样的行星有木星和土星18.土星外围的光环中间有一条黑暗的缝隙把光环分为内外两部分,这条缝隙是以它的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被称为卡西尼环缝19.通过对月相的观察我们可以大致的知道当天在该月份中的日期,如当月相为上弦月时,大概为每个月的农历初八左右20.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有一颗行星的自转方式非常独特,它的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7度55分,几乎是‘横躺’轨道平面上自转,这是哪颗行星? 天王星21.下列天体哪个。
火箭技术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火箭技术的话,可以让人类发射卫星对太空进行探索,也可以发射导弹,从这个发射技术来看可以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同样的这个助推技术也可以用在陆地上,比如说提高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啊,这些都是很有好处的。
发射火箭最主要的技术有哪几方面
(1)火箭的可靠性
多级火箭间的配合,每级与次级之间的自动分离,各级火箭的适时启动,都需要极复杂的机构和极缜密的设计,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火箭是由几十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即使只有一个零件不可靠,整个火箭就有危险。1960年10月23日,前苏联的火箭在发射台上**,使包括导弹部队司令在内的几百名军人和科学家丧生。
即使火箭本身可靠,工作人员也马虎不得,否则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1976年美国一火箭操作人员因将一螺母少拧了半圈,使输入电流不连续从而导致发射失败。1990年2月,“阿里亚娜”火箭第36次发射时,因为第一级发动机中遗留一小块抹布而发生**。
(2)长程火箭飞行的稳定性
长程火箭所经历的区域,从接近地面的浓密大气层直到近于真空状态的极稀薄空气层,其间客观环境的变化非常剧烈。外界大气的变化,以及各级火箭在空中的分离启动,往往使火箭发生剧烈的摇摆、扭动、震颤等种种不良现象,甚至破裂而致火箭于死地。因此如何使火箭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之下均能保持其相当稳定的飞行,是一项关系到火箭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3)火箭速度的调节
运送绕地卫星的火箭必须能在预定的合适高度达到每秒7.9千米的速度。这一速度既不能偏低,也不宜过高。速度方面百分之一的短缺就可能使卫星跌入大气层中,因大气摩擦而结束其生命。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过高的速度将使卫星的远地点离地球过远,使地面上的追踪和观测都比较困难。
(4)火箭的导引
卫星进入轨道时的方向也很关键,这一水平方向的两度误差就可能使卫星在环绕过程中的某一点距地球过近而使卫星进入生死边缘。要一颗卫星在遥远的太空中,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准确地进入轨道,需要导航技术的高度精密。
(5)摩擦生热问题
火箭在飞行的初期,尚未脱离接近地面的浓密气层,此时它的速度可能已经达到很高。在这种高速飞行中,因大气摩擦而产生的热量,足以使火箭的表面温度升高到1000℃以上。这样高的温度足以使许多金属化为流质。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抗热材料来做火箭的外壳,来确保火箭不致在飞出大气层之前便被焚毁,如何采取散热的方法和绝热的装置来保持火箭内部的适宜温度,也是此种火箭制造上的困难问题。
当代的运载火箭由箭体、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及通讯测量系统构成。
箭体是火箭的外壳,包括必须的结构,用以包容、支撑推进剂,以及将其他部分联成一体。它的外观通常都呈圆柱形。箭体一般包括有效载荷舱、整流罩、氧化剂贮箱、燃料贮箱、仪器箱、级间段、发动机推力结构、尾舱和分支机构。
飞行控制系统由制导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电源配电系统组成。飞行制导系统控制运载火箭的质心运动,使其按预定弹道飞行,保证有效载荷能准确达到目标位置。姿态控制系统控制运载火箭绕质心的运动及姿态,保持飞行的稳定。电源配电系统除完成供电配电外,还按飞行的程序发出指令。
安全控制系统用于评估火箭飞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当出现故障时,此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如果出现危机情况,还可及时引爆火箭。
通信及测量系统可随时将火箭飞行中内部各系统的工作情况测量出来并送回地面。以便保持控制中心与火箭的联系,随时知道火箭和飞船的飞行状况和位置。一旦失去联系,则意味着出现了故障甚至导致发射的失败。
利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的工作方式,简单地说,是每一级各飞一程,逐级加速,最后使运载火箭末级装载的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飞行程序为例:一级发动机点火起飞后7秒开始转弯,工作130秒后关机;接着二级发动机点火,级间**螺栓起爆,两级分离,抛出一级箭体,二级箭体继续飞行112秒后关闭主要发动机,备用发动机继续推行爬高,176秒后关闭发动机,星箭连接的**螺栓起爆,卫星或其他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分离,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这时飞行高度约为175千米,速度约为每秒7.9千米。
由于研制火箭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科研队伍,目前仅有俄罗斯、美国、欧洲空间局、中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运载火箭。这些火箭分为大中小三类,有几十种之多,最大的运载火箭能将120多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其中著名的运载火箭有:前苏联的“质子号”、“宇宙号”、“天顶号”、“能源号”;欧洲空间局的“阿里亚娜”;美国的“宇宙神”、“大力神”、“土星号”;日本的“H-2”;我国的“长征”系列等。
前苏联的“能源号”是一种新型巨型火箭,由液氧/液氢基础级和4枚液氧/煤油助推器组成,能将10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能将32吨和28吨重的有效载荷分别送上月球和金星。
美国的“商业大力神-3”火箭是在“大力神”的基础上改进的,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运载能力为14吨,具有很强的商业发射适用性。
我国运载火箭的水平与日本相当,其中的“长征三号B”火箭,能把4.8吨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
现代运载火箭一般由2~4级组成。根据运载火箭的不同结构方式,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串并联式。为载人飞行的运载火箭因其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多采用并联式。
现代航天高科技必将利用火箭为人类走向宇宙铺设一条更远、更快、更安全的道路。
SpaceX公司火箭技术哪些方面领先中国
SpaceX公司火箭技术有四个方面领先中国:
一、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中是比冲最高的
猎鹰9号火箭的灰背隼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推力虽然不高,但在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中是比冲最高的,尤其是上面级的改进型灰背隼的比冲更是达到了空前的345秒。
二、在箭体结构和材料上
猎鹰9号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面应用高强度的2195铝锂合金的火箭,结构质量很低,第二级箭体都仅有3吨。
三、燃料上
在剩余燃料管理上猎鹰9号火箭同样出色,这些技术使猎鹰9号火箭在使用比冲一般的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情况下,运载系数和全面使用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天顶2号火箭不相上下。
四、在运载能力上
猎鹰9号火箭的地球低轨道(LEO)的运输能力,高于中国现有任何一种LEO轨道运载火箭。今年4月1日宣布的重型猎鹰火箭,LEO运载能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45吨,如果增加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到53吨,这个运载能力远远高于各国现有运载火箭的运力,是美国航天飞机和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2倍。用首席执行官Elon M***的话来说,这是美国创新的成功。
目前火箭技术是何发展趋势
随着火箭技术的进步,它的运载能力越来越大,在人类的航天探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虽然现代火箭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但是其有效载荷只占运载火箭起飞重量的1%—2%,如发射一颗1吨重的卫星,运载火箭必须重50—100吨,运输效率太低。另外,若用目前的化学推进剂,运载火箭实现恒星际载人航行,到达最近的恒星也要几万年,这对载人航行是不可想象的。科学家们正在为研制电子火箭、核火箭甚至光子火箭提出种种设想,并进行探索。
火箭技术在军事上是怎样应用的
火箭技术运用到军事上,最初是将一个向后喷火的药筒缚在普通箭链后,为了增加射程和载重量,又出现了装多支药筒的火箭。多筒并联火箭技术要求很高,各筒装药不等或药线性能和长度不同,推动力和点火时间就不一样,这将大大影响射程和飞行方向。
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有怎样的历程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弹道式导弹发射成功。
同年7月9日和11日,又连续发射了两枚导弹,使全程试验均获得圆满成功。
这表明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经过了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设计的艰难历程,将由研究试验转入定型试验由工业的批量生产阶段进入火箭发展的新时期。
火箭技术有什么作用
以运载火箭为主要支撑的航天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高技术产业,它是人类对外层空间环境和资源的高级经营,是一项开拓比地球大得多的新疆域的综合技术,它不仅为人类利用开发太空资源提供技术保障,而且还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信息、材料和能源3大支柱作出开拓性贡献,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效益。太空探索计划每年孕育出大约1000项技术革新。这些技术革新大幅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帮助我们研制出性能更卓越的厨房设备、农场设备、缝纫机、无线电设备、船舶、飞机、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系统、通讯设备、医疗设备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你可能会问,我们为何首先为登月宇航员研发生命支持系统,而后才为心脏病患者研制远程体征监测设备?答案很简单。在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往往不是通过一种直接的方式,而是首先设定一个具有高度挑战性的目标,通过激发强大的动力促进技术革新,点燃科学家的想象力,促使他们尽自己最大可能完成设定的目标。这种方式就像是一个催化剂,催化出连锁反应。
为什么说美国载人登月最大的疑点是土星5号火箭技术的真实性
美国登月最大疑点是土星5号技术的真实性,还是土星5号技术丢失?
美国几十年不敢登月的真相是什么?
土星5号火箭还有个名字叫月球火箭,因为所有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其实都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完成发射的。哪怕是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在自重运载火箭这个维度,美国当年制造的土星5号依然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只不过它的生产线早在1970年的时候就关闭了,最后一次执行发射任务已经是1973年了。
如果土星5号火箭的技术是不真实的,那相当于是美国之前成功完成的六次载人登月任务都是造假。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当年载人登月留下的证据进行辟谣,所以,关于美国登月和土星5号火箭有两种主要说法,第一种就是刚刚说到的登月阴谋论,而第二种就是当年制造土星5号火箭的设计蓝图已经被销毁,所以美国至今都无法制造出这样的运载火箭,于是这五十多年时间里都没有再进行载人登月任务。
首先,美国到底成功载人登月了几次?
如果美国当年登月没有出什么“幺蛾子”(比如:延时直播画面有可疑点,宇航员的录音和字幕不一致),而是像如今嫦娥五号登月一样直播实时进度,那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应该就不会有那么多“阴谋论者”质疑美国登月造假。
但事实上,美国其实不止一次登上月球,前后6次载人登月任务将12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土地,并且,每次的着陆点都是月球正面的不同地点,并一次次突破不同的技术难题。因为地球和月球一直同步旋转,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球一直是它的正面,而我们在月面看到的有明亮辐射纹的亮斑,往往都是环形山的缩影,它们一般都出现在月海之中。
正如我国嫦娥五号此次着陆的最大月海风暴洋,其中就有好几处环形山,而阿波罗系列载人登月任务的着陆点虽然没有一处在月海之中,但所有着陆位置都处于月球正面之上。具体来说,阿波罗十一号的宇航员们代表全人类在月球上踏出了自己的一小步,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阿波罗12号在技术上实现了在着陆位置上的精确定点;
阿波罗14号开始可以在准确着陆的同时携带用来采样的月球人力车;
阿波罗15号让第一辆载人月面车在月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阿波罗16号让人类对月球中部高原有了新的认识;
阿波罗17号让人类在月球上的停留时间达到了75个小时。
NASA辟谣土星5号火箭图纸丢失事件有没有可信度?
很早以前,NASA官方人员保罗.肖克罗斯就曾公开表示: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设计蓝图,其实一直都保存在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缩微胶片上,它并没有在某个时间突然遗失。而且,关于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诸多文件资料,其实同时也存放在美国联邦档案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也有几十卷宗。
与此同时,NASA至少到目前为止都不考虑重建土星5号,并表示重建只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完全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简单来说,土星5号不只是几个大部件构成的,同时还涉及到成千上万的零部件,但是,这些零件早就已经没有生产了。
也就是说,重建土星5号的难题不是没有图纸,而是当年生产这些老硬件设备的厂商都已经很难找到,而当年的火箭装配车间和发射台也早已不复存在,而重建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生产线无疑是花费巨大的。并且,NASA还表示,当年的土星5号已经无法与它们如今的航天技术相匹配,将会有新的继任者被生产制造出来。
客观来说,像土星5号运载火箭图纸这么重要的东西,不可能会只放在某个人那里,甚至不只存放在官方说的那个太空飞行中心,不可能随随便便就遗失了。而且,有足够多的事实依据表明美国当年的确完成了载人登月任务,而这几十年没有再次执行此类任务,主要是因为无法在登上月球之后执行更大突破性任务,无法将月球上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
更多文章:

丹尼斯 苏亚雷斯(梅西、内马尔和苏亚雷斯的MSN新梦三介绍)
2025年3月6日 16:02

76人队恩比德有多高(戴维斯的防守很强,现役NBA球员有谁能与之比肩吗)
2024年7月5日 08:01

黄蜂队交易最新消息(05-06赛季到转会截止日之前,所有的季赛中的交易和签约解约!)
2025年6月16日 22:55

格兰杰这款酒怎么样?为什么淘宝上的格兰杰经典10年会这么便宜
2025年6月16日 06:15

dota2开挂(为什么像Dota2这种Moba游戏外挂很少)
2024年6月4日 14:40

篮球世界杯希腊(世界杯希腊队被美国完虐16分,希腊队字母哥本场的表现能及格吗)
2024年10月18日 01:25

上台时摔倒,一个月被拍到三次“颤抖”,默克尔身体到底怎么了?德国咋回事为何数万人高呼默克尔上班发生了何事
2024年5月11日 06:05

现场直播中国女足比赛视频(哪个网站正在直播里约奥运第一战 中国女足vs巴西)
2025年4月4日 01:41